有一年春节的到来,使烟花爆竹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,但今年人们对是否禁燃烟花产生了巨大的争议。虽然北京一如往年仍全境禁止燃放,但在小区里也能偶尔听见燃放烟花的声音,却很少听闻有人因此而被拘留,之前除夕每隔几百米就有人值守的警车也少了很多,现实中也不是所有人对禁燃烟花的政策感到满意。所以是否应该禁燃烟花?应该以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烟花爆竹?
首先,为什么要禁燃烟花爆竹?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几年经常听闻到的词语——环保。这几年北京空气质量明显转好,雾霾天明显少了很多。虽然空气的污染并不完全由烟花引起,但几年前每年空气污染的峰值都几乎在春节前后,可见确实还是有影响。而且北京近几年使工业外迁,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污染,为了完成这一成果而禁放烟花也确在情理之中。还有一系列其它的原因,如安全、噪音污染等,也是烟花的危害所在。
但是一味地禁止燃放是否就是对的呢?显然是不合适的。烟花爆竹的禁令很早就开始实施,而为什么最近才开始产生抵触呢?因为之前的禁放只是划定一块区域或一段时间不允许燃放,可能那里是存在安全风险的高楼大厦,也可能是重要的设施。这样的规定人们都能表示理解,但把这样的措施扩展到全区域、全年,使人们很难、甚至没有办法去燃放烟花,这样“一刀切”的政策显然是有失偏颇的。
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,烟花是春节最主要的元素之一,这种习俗传承千年之久,说不让放了就不放很难让人接受。这种不能接受更来自于一种对所谓“年味”的缺失,人们工作学习繁忙了一年,盼到了春节到来,却发现没有了之前的那种感觉。小时候除夕夜满天灿烂的烟花的景象是许多人脑海中对春节的图画,燃放爆竹是人们辞旧迎新、对生活的美好期盼,感觉缺少了烟花这个年就淡了几分。作为传统习俗,燃放烟花的习俗应当延续。
禁放烟花如果只是“一刀切”,就像春晚沈腾的小品一样,是“躺平”的表现,只是为了达成保护环境的任务而不加考虑,选择最轻松、方便的方式完成目的,正如《人民日报》所评论:“禁放鞭炮是懒政、蠢政。”难道燃放烟花与空气治理、火灾防控等之间找不到一个平衡点吗?作为管理者,应当综合考虑燃放烟花的人文价值和可能造成的危害,划定区域管理,以合适的方式推行令人们真正满意的政策。
所以我认为限放烟花有道理,而禁放烟花不合理。
但不得不说的是,燃放烟花和贴春联、看春晚等习俗一样,都是人们庆祝春节的一种表现形式,真正的“年味”不应当在于多么绚丽繁华的景象,而是在于真情的流露。亲人团聚在一起,举杯问盏,谈谈过去一年的情况,鼓励新的一年的发展,无意间透出来的关心和爱是最令人感到温暖的,它的意义和所带来的发自内心的快乐是远超那些外在的表现形式的。不然就像是《红楼梦》中的贾府一样,看似繁华的景象,等烟花散去,也只会是树倒弥孙散,归于落寞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