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。如果无法温饱就无法谈道德,在古代饥荒年间人相食的现象经常发生,而且过去贫困落后的地区拐卖、卖血等事也频频出现。因为生存是人最基本的需求,所以只有先满足温饱才能追求精神的提升。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便证明了这一点。现实中也有人不温饱而知道德,如颜回孔子陶渊明等贤士虽生活清贫,志趣却非常高远。但这些英雄与仁人志士只是个例,除去他们,社会发展趋势是遵循温饱为道德基础的规律的。所以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。
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。历史上许多人即使并不身处温饱,他们也讲求道德。孔子的弟子颜回“一箪食,一瓢饮”地生活,温饱困难却依旧守道德、谈道德;1942年河南发生大饥荒,人人难以温饱,而民间有人献出储备粮做粥给灾民救济。正如“有两样事情使我心灵震撼,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,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”所说,崇尚道德会经过长期教育与规范下成为人们内心稳定的善性,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人们都会遵守内心所积淀的善良。而且越不温饱,越需要讲道德。因为“争则乱,乱则穷”,有了道德来规范秩序,合理地分配资源,才能获得温饱。
来自北京